形態(tài)特征:[成蟲]體長20~25MM,雄蛾略小。翅展雄39~46MM,雌50MM左右;頭和胸背灰白摻有褐色;腹背灰褐色;前翅暗紅色褐色摻有灰白色和黃綠色鱗片,沿前緣到基部較灰色,內(nèi)外線暗褐色很不清楚,后翅灰褐色,前緣較暗,有一模糊外帶。觸角羽狀,端部死狀。[幼蟲]長25~40MM,頭部粉綠色,上有白色的小點粒,頭胸間有黃色環(huán)一條。3齡前青綠色,4齡后黃綠色,并出現(xiàn)紅色或紫色背線,兩側(cè)有白邊,氣門紅色,肛上板紅色。[蛹]長20~30MM,黃褐色或黑褐色。[卵]圓形,油菜子大小,初產(chǎn)時黃色,孵化時黑色。
生物學(xué)特征:一年4代,以蛹在地表下半寸左右在土中過冬,一般疏松潮濕的草叢植被,碎石片下較多。蛹于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蟲交配產(chǎn)卵。幼蟲共4齡,25天左右。4代幼蟲為害期分別在5月上旬~6月下旬,7月中旬~7月下旬,8月上旬~8月下旬,9月上旬~10月上旬。初孵幼蟲在卵塊周圍群集為害食葉成缺刻,3齡后食量增大。幼蟲無論在晴天還是在陰雨天在上午8~10點左右都要從樹頂爬至樹基,然后又重新返回,在樹干上上下下來回爬動。1~3齡幼蟲有吐絲下垂習(xí)性。成蟲具有較強趨光性。各代成蟲出現(xiàn)分別在4月上旬,6月下旬,7月下旬和8月下旬。
山核桃天社蛾有周期暴發(fā)特性,一般10年一次,坐北朝南、低洼向陽3面環(huán)山的山谷是蟲源地,首先發(fā)生,然后向山脊山岡擴展蔓延。
防治方法:
(1)在4月中下旬選擇蟲態(tài)整齊的第一代卵,在林間釋放赤眼蜂生物防治,效果很好。
(2)25%殺滅菊酯3500倍液,或90%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,80%敵敵畏1000~1500倍液高壓噴霧防治幼蟲,效果達95%以上。
(3)40%氧化樂果1:0或1:1在樹干胸高部位按45°傾斜角進行環(huán)狀打孔,每孔間距10CM,孔深至木質(zhì)部1CM,每孔滴藥液1~2ML,效果在90%以上。
(4)環(huán)狀涂藥毒殺:抓住青蟲每天要在樹干上上下來回爬動的習(xí)性,在樹的胸高位涂一圈,4份黃油一份樂果混合的藥物一層。寬度10CM左右,就能取得較好的殺蟲效果。
(5)在無風(fēng)或微風(fēng)的早晨或傍晚,大面積受害林子可釋放低烏煙劑,每畝1~2KG。
(6)人工挖蛹。
(7)燈光誘蛾。